会计师的成长之路- 星岛日报采访校友,CCPAA温哥华分会会长岳昭

会计、地产经纪、保险经纪被并称为华人最爱做的叁大行业。很多技术移民来加拿大後,读了会计课程,或是考了CA、CGA、CMA这类专业證书,进入了会计行业。有些人安安分分做公司内的日常会计业务,有些进入专业会计师事务所,还有的成为了公司的合伙人。记者采访了几位会计师,请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入行和成长经历。

图文:记者董清霞

有人说,印度人几乎垄断了出租车和建築行业,华人可以说在逐渐垄断会计行业。一位华裔会计师说,温哥华现在一些大公司的会计几乎全是华人,有的是来自中港臺的移民,还有一些是土生的。华人做事踏实、值得信任,又比较安分,很适合这个行业。

英语是必须学好的

记者采访的会计师普遍认为,要想在职业上有进步,英语是必须学好的。如果只想做初级会计工作,对英语的要求不高。但想升职,一定要有好的交流能力。会计师张女士说,她为了提高英语,只看英文电视,开车时也只听英语新闻,有意识地多与西人同事聊天,慢慢地就说顺了。为了把英文说好,Jane还专门去参加了Toast masters讲演培训,进步很大。

加拿大也讲人际关係

会计师虽然与数字打交道,但数字是为人服务的,做到一定程度,与人打交道的份量就越来越重了。在一家大公司做合伙人的朱女士说,在公司内部与同事的交往很重要。在中国办事需要讲关系,在加拿大也是一样。在公司裏做很多项目,都需要不同部门同事的合作,如果跟同事不熟,等真有事去找他,事情就做得慢一些。如果平时就有些交往,办事时沟通就更畅顺了。她建议不要因为语言障碍只跟华人同事交往,要有意识地多跟白人同事交流。跟西人同事一对一交谈,这样就可以谈你想谈的话题。如果跟一帮人出去,也不要担心自己一句话都插不上嘴,跟他们在一起就是参与。遇到这种场合要自信,不能担心自己交流不好就躲开。

同是会计功能不同

在加拿大做会计,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。比如矿业、高科技行业、製造业都有不同的特点,小公司、中型公司、大公司的业务也很不一样。
会计师做的可不只是付支票、记账。付款、收款、记总帐那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作,另外还有报表会计(Financial Reporting)、财务会计(Treasury)、财务分析预测(Financial Analyst )、成本会计(Cost Accounting)、税务会计(Tax Accounting)这些更专业的会计。小公司的会计,需要有一脚踢的全面能力,大公司的会计,更要求是某方面的专才。现在但凡有点规模的公司,都是一些控股公司,或子母公司,就要涉及税务规划,这样税务经理就越来越受重视。财务会计,严格意义上是金融领域的,听来像高级出纳,但是把外币、投资、银行关係、预算加在一起,就需要动动脑筋了。

 

自我升值从CFO到自己当老闆Jane(岳昭)在中国时就是国内第一批註册会计师(CGA),曾在中国的大型机构做过CFO(首席财务官)。移民加拿大後,她从会计师、高级会计师、CFO助理,做到CFO。现在,她开了自己的公司成为老闆,为国内公司提供财务顾问服务。现在,国内有些公司想在北美收购企业、扩展业务并顺带办理企业家移民,但对这边的情况不瞭解,Jane就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资源,帮他们达成目标。目前,她公司的业务侧重在传统行业和新能源方面。

有实力才有自信

在新移民们还为找到专业工作和保住专业工作而奋鬥时,Jane早就超出了这个层次。几年前做会计师的时候,她就跟自己公司的主管说:“如果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,我就打算离开了,因为我超出职位要求了(Over Qualified)。”
她这麽自信,是因为相信自己非常有实力。在中国,她是第一批註册会计师,她还作为留学生,在UBC攻读了硕士学位。移民之前,曾在中国的大型机构做过CFO(首席财务官)。来加拿大後,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,找到了一间西人公司的会计师工作。一般新来的人总会遇到下马威,公司将难做的,别人不愿做的工作交给她做。
Jane告诉《加拿大都市报》记者,刚来加拿大时,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生产企业做会计,负责的是初级的应付账款。得到这份工作她很开心,因为在国内虽然做了很多年的会计,但一直希望补上成本会计的“课”,所以她没计较报酬多少,也没管这个工作是合同工(Contract),就很高兴地上班了。
那时她是新移民,又是新员工,英语说得磕磕巴巴的,一位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西人女同事就小看她,认为她业务不行,把她指使来指使去。Jane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有自信,就没有跟她计较。
她所在部门最有压力的时候,是关帐後出报告的几天,过去是一个环节等一个环节,要叁天时间才能出报告,Jane在财务报告上花了很多心思,对流程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改进,自动化一部分,流程化一部分,这样效率提高了,只需要一天时间报告就可以出来了。不到半年,她就被转成全职工作了,工资还提高了30%。911後经济危机,公司裁员,部门裁得只剩下她和上司了。在工作中,“做人要宽容,做事要认真”是她的体会。
後来Jane升到高级会计师,做了一段时间,觉得工作没有挑战性,希望能够升职加薪。她跟公司的总经理探讨这个问题,总经理告诉她,公司正在并购,恐怕没有这样的机会。她就开始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。不久,就被另一家更大的公司录用,做财务总监助理,那家公司是上市公司,她学到了不少新东西。後来,经过朋友介绍,她又跳到一家上市公司做CFO。
“实力最重要。”在大家强调找工作技巧时,她觉得最关键的是提高自己的实力,企业都是很实际的,你能对公司作出什麽贡献,是公司是否用你的关键。

发现弱项要及时弥补

她专业能力强,也不安於现状,所以不断寻找新机会,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。她有一个特点,发现自己有什麽弱项就如鲠在喉,非提高自己不可。比如,刚在西人公司工作时,她的英语所以在工作上够用,但交流还不是很顺畅。有一次,一位土生的华人同事批评她的工作,明明是她对的,但一时反应不过来怎麽说,只好不吭声,英语不好在职场上常会吃这种哑巴亏。为了提高英语,她参加了Toast master(一种当地人提高在公众场合讲演能力的活动),提高很大,慢慢地就不怕讲英语了。她还参加了商业英语的写作班,也对她的英语程度有好的影响。

追求平衡健康的生活

Jane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,在事业上不断进取,她与先生还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。她一直努力地平衡工作和事业的关系。
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,她曾经尝试过做全职妈妈。慢慢地,她悟出了一个道理,好妈妈并不一定是全职妈妈,全职在家的妈妈不一定是称职妈妈。做个好妈妈,关键是用心跟孩子相处,不一定要放弃职业和事业。她说:“如果妈妈整天在家,与孩子却缺乏有质量的交流,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,不能充分地支持孩子,也不能算是好妈妈。我认为,只是简单地为孩子準备衣服和好吃的,并不意味着称职。孩子做功课,并不需要一直陪着。学会1加1等於2需要多少时间?都是很简单的东西。”
她认为带孩子就像工作一样,要寻找有效的方法。比如,每天有没有5分钟时间听孩子讲话?相信每个妈妈都有这个时间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。
今年暑假,她带孩子回中国,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,一是可以多跟中国的企业交流,二是可以使孩子们更加瞭解祖国。
在职场进取的同时,她还花很多精力投入社会活动。她是加中会计师协会的会长,这个协会旨在提高中加两国专业会计师的交流与合作,促进会员的职业发展,帮助会员瞭解中加两国的会计、审计、税务和金融体系。
他们每年都举办大型讲座活动,为了筹备活动,Jane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方方面面的人士联系,她乐此不疲,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,也让她学到了东西,有所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