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紫丁
她,有着典型江南女子的纤弱与温婉;而这温婉中却蕴含着以柔克刚、热情如火的巨大能量。“外柔内刚”这个词似乎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。每天早晨,她以轻盈的步伐微笑着穿过枫叶覆盖的渥太华街道,步入加拿大联邦政府的办公室,身后跟着高大的白人下属。这个来自大陆中国的留学生,这位看上去柔弱的女性,如今在异国他乡已是“居庙堂之高”,且成为目前大陆中国留学生在加国政府官员中的职位最高者。其实,她从上大学至今的三十多年,她人生的每一步,无不以温婉打造成功,以温婉反衬执著与能力。她,就是严小沂。
严小沂,生于江苏无锡市,1972年任中学英语教师,1977年考入我校外贸英语专业,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,同时攻读英语专业在职研究生,1988 年赴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 (Carleton University) 攻读博士学位;1995获经济学博士学位,成为卡大经济系第一位女性博士毕业生,主攻方向为工业组织经济和国际经济。毕业后在加拿大约克大学 (York University) 经济系任教一年,1997年到加拿大联邦政府统计部工作,在联邦政府的12年职业生涯中,先后在统计部、税务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发展部 (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anada) 工作。 期间曾为经济分析家, 经济学家, 统计项目的主管,研究项目的经理,目前任加国倡导国民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政策制订和计划司 (Learning Program Policy and Planning) 局长。
1、“灵格风”,帮她开启贸院大门
解放战争即将胜利,生于广东海南的父亲南征北战打到江苏,遇见怀有英雄崇拜情结的江南女学生,喜结连理。严小沂就生长于这个革命兼温情的家庭。受父母的双重影响,她的价值观中兼有正统与浪漫的双重性。她的名字中“沂”源于山东沂河地区一个美丽的传说。她自小学习优异,酷爱文学,她待人热情亲和,做事执著且富于责任感。1972年,文革中复课,17岁的她被选拔到无锡师范学校进行英语培训,因师资极缺,只学了一年便留校当了一名英文教师。她的全部特质似乎就是为育人的事业准备的,她的课受学生普遍欢迎。
但她自觉英文功底太浅,为师徒有其名。母亲托人帮她在香港买了一本中英文双解辞典,一套《林格风》教材,一部电唱机,一个更靠近真实的英文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。她在这套“灵格风”里看到了西方世界,第一次知道了睡衣、餐巾、中老年人跳交际舞之类被称为西方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”的词汇和场景。当时国内公开出版的外语课本扉页上赫然印着马克思的语录:“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。”她感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英语世界的冲突。
英语自学加上五年的英语任教实践,让生活在封闭年代的严小沂拥有了外语的“武器”,更确切说是外语的“钥匙”,一把开启世界窗口的钥匙。
她用这把钥匙,也帮助她的学生们打开英语世界之窗。她更用这把钥匙开启了通向大学殿堂之门。1977年,我国恢复高考,严小沂以江苏省外语类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录取。报考贸院,她是受了父亲的启发。父亲认为,文革结束了,国家需要大规模经济建设,如能结合外语优势学习经济专业,将来可能社会更需要。她庆幸自己这些年没有荒废学业,庆幸那套“灵格风”的陪伴。如今她珍藏着大学准考证,永远难忘当年高考时的激动心情。
严小沂来到北京。单调的白菜、土豆式的北京饭菜让这个江南姑娘有些不适应,但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却让她兴奋充实。她是英语最好的五班“三小”——陈小莉、高小田、严小沂——之一。但比起多位来自外语学校的同学,这位江苏状元的心里没了底。第一学期结束时,她的考试成绩不理想,她的自尊心受到打击。她于是付出更多的努力,第二学期便在英语人才济济的五班名列前茅了。由于成绩突出,工作能力又强,严小沂倍受师生喜爱。她曾代表学生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参加英语比赛,她还受年级辅导员之托组织同学们跳集体舞。
那时,老师们刚从五七干校回到课堂重执教鞭,对学生可谓呕心沥血;77级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异常高涨。一些老师的课,她至今历历在目。她回忆:“张荫余老师的教学很有一套。记得他讲英国作家毛姆的用词简洁,完全沉浸在语言的世界里了。孙小真、陈苏东、石畏三、邹博文、汪廷弼、刘炽光等老师也很有水平。那时,师生关系非常密切,我家在外地,周末经常被老师邀到家中吃饭。”
由于我校英语师资青黄不接,严小沂等十几名77级英语系同学提前半年毕业,进入师资班学习。之后,她留校任教,同时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。1983年,我校中加语言培训中心成立,她担任中加双方谈判的翻译,并在开幕式上为田光涛院长的致辞当翻译。
2、从首位经济学女博士,到联邦高级官员
1988年,严小沂被派往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深造,学习经济学。到她拿到博士学位的1995年,她在这里的学习持续了六年。她中学时没有系统学习数学,进入博士学习的初期,面对数量分析、数据模型课程,许多基础知识的空白她都需要恶补。这是她全部求学历程中最艰苦时期,她感受到中西教育的差距。然而,凭借着执著和一贯的刻苦精神,她最终于1995年完成了博士论文《国际经济研发的外延作用》,论文围绕加拿大和日本两国通过贸易发展研发对其他行业的影响,分析了生产力的诸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。因她在理论上的创新,这一论文获得卡尔顿大学“博士论文奖”。读书期间,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专利方面的助理。
完成求学历程的严小沂,开始为自己作职业定位。她曾面临一个矛盾:是否加入加拿大国籍。最后她说服了自己:入籍的目的是找工作、进政府;最起码她要进入中产阶级的上层。从小做惯“尖子”的她,到了加拿大也不甘落在老外后面!
她于1997年加入加拿大联邦政府。此时这里来自大陆的中国职员还不多,因为英语会话不够自如,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够,不易与主流社会沟通,很难进入管理的核心圈子,更多的优秀中国留学生只能局限于技术、学术工作。严小沂则在这些方面展现了优势。她特别要感谢母校为她打下扎实基础,那时的课程、教材、老师的影响,训练了她娴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,让她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,能够很快适应多种文化的环境,让她拥有一种国际化思维。这些特质帮她很快融入加拿大社会。“先走一步”的优势,让她在留学生中脱颖而出,于职场竞争中捷足先登。
1997年,她正式进入联邦政府统计局。她得以在渥太华河的上空俯瞰着整个加拿大。她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府是如何制定政策的,特别是如何用数据支持政策的,看到整个政府是怎样运行的。而她又是这个运行机制的推动者。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。
她以经济师的身份,结合工业经济和金融,对国家经济进行分析、预测和统计。从她在这个局做的第一件事,全球化的数据库搞分析和研究。领导对她的工作非常满意。很快,她就逐步升入高层职位。
2000年,因为业务能力强,又有中国背景,她接受了与中国有关的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”项目。此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,她认为需要帮助中国在统计数据的采集方面实现与国际的一致性。她建议并随项目组到中国完成这个项目。
在联邦政府的最初几年,严小沂工作踏实而又富于创新。她与一个美国人合作,就统计方法写了论文。她针对经济繁荣时期,个人储蓄为负的情况,提出替代过去个人储蓄的计算方法,并做了软件。她的研究引起加拿大央行的关注。这一时期的工作,确立了她专家型官员的地位,也对她的事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。
2001年,她调入联邦政府税务局,进入了管理层。虽说做的还是与税收相关的统计,但开始更多地从学术转向了管理。这个职位是受到“为中国人争气”,“好歹管管老外”意念的支配。因为中国留学生能进入纯管理部门者,在当时寥若晨星。
她的管理能力很快显示出来。一年后,她就得到晋升。接下来的五年,她带领部下将税收统计数据用于研究,为税务局制定税收政策提供了依据,国际经合组织(OECD)也开始对加拿大税务局的研究非常感兴趣,并建议将这个成果作为模式向经合组织其它国家推行。
在这里的五年她本不想再晋职,因为她已经非常开心,还由于再升职就要具备双语——英语和法语的能力。但她转念想到,中国人大都进不了高级管理层,是因为不能达到双语的要求。这个现状刺激了她,成为她晋升的动力。她开始去魁北克业余学习法语。她在学语言上有天赋,学得很轻松。这回她又要感谢母校了,上大二时学校要求每个英语系学生必须选修第二外语,她选了法语。当时外语二系的几个老师都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,发音正宗。十多年前大学时代打下的法语基础,在她升职时派上了用场!使她顺利通过考试并达到法语“终身免试”的要求。
她在管理上又上了一个台阶,成为人力资源部的教育政策制定与计划司的局长。跨过这一级,她还经过了一整套应对各种挑战的专业假设模拟考试,以考察她是否具有管理才能和战略性思维。在这个模拟场景中,她要熟悉这个部门的所有文件法规,被放在不同环境里做出决定。考试后,考官还要做360度谈话,听取上下级及平级同事的评价,最后打出分数决定她是否能够胜任。
她现在的人力资源部是个大部,负责的面很宽,包括:养老、福利、医疗、教育、技能培养、失业金等,员工共计45000人。目前进入到联邦政府这一管理层的大陆留学生只有她一个。白人同事们领略了她这个温婉的东方女性的能力和“外柔内刚”。
“不做中产阶级决不留在国外”的雄心,对于刚到加拿大读书时的严小沂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目标。但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后,她仅用了几年时间,就快速步入加拿大社会的宝塔尖,跨进比例很小的高职位、高收入阶层。
严小沂成为华人圈的佼佼者。有朋友建议她竞选国会议员,做华人领袖。但她觉得自己更愿意定位于专家型官员,更希望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成果去影响政策的制定。在过去十五年里,她在加拿大国内和国际不同的经济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,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多次做演讲。从中学到大学,做过多年教师的她,希望将来能重回讲台,回国讲一讲经济学和政府管理。
一年一度,渥太华的枫叶红透天空,红出一片烂漫与壮观。严小沂用她的温婉与执著,在这个枫叶的国度渐入人生佳境——一种中国诗中称之为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境界。
作者介绍:丁激中,笔名紫丁,著有《李强传》(人民出版社2004年),《夺冠之路》(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),《他们从这里走向世界》(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)等书,副编审,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。